乌鲁木齐VR视角看博物馆的数字化“生长”
近年来,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。
在北京,除了传统的、规模相对较大的备案博物馆,一些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、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场馆正通过声音、光影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品虚拟化。
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,观众在一间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、展示动态画作、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近日,在北京宋庄,一座声音艺术博物馆即将正式开馆,该馆专注于声音作品的探索、采集、保护、传播,把生活中声音放进博物馆。
这是在位于北京的声音艺术博物馆“声音是什么”展区展示的早期录音场景(5月1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在首钢园,由“储料仓”改造而成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(又称瞭仓艺术馆)基于扩展现实技术,用沉浸式光影展讲述永定河文化故事,并与其他博物馆合作,将文物以数字化模型形态进行展示。
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,观众在一间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,展示动态画作、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由原首钢“筒仓”改造而成的RE睿·国际创忆馆也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机构合作,将兵马俑通过高清全景、环绕音效等视听技术进行数字化再现。
在位于北京的RE睿·国际创忆馆,观众在沉浸式展厅观看兵马俑影像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其中,声音艺术博物馆和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已获得北京市文物局认证的“北京地区类博物馆”资质,被纳入行业指导范畴。
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正让更多文化展示空间逐渐走进博物馆的行列。
这是在位于北京的声音艺术博物馆的“老北京声活”展区展示的老北京游商响器,展区内还有叫卖、鸽哨声等声音展示(5月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在位于北京的声音艺术博物馆“声音是什么”展区,工作人员在演示声波喷泉装置(5月1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观众在位于北京的RE睿·国际创忆馆体验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,工作人员(右)向观众介绍展厅里呈现的场景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扫一扫,关注我们
相关新闻
- 乌鲁木齐全景漫游拍摄中,怎样利用不同焦段镜头丰富画面?
- 乌鲁木齐在大型活动中进行全景视频拍摄,要注意哪些要点?
- 乌鲁木齐720 全景展厅拍摄,如何突出展品的特色与细节?
- 乌鲁木齐针对文化旅游项目,720 全景拍摄制作怎样突出地域特色?
- 乌鲁木齐720 全景拍摄,无人机设备在哪些场景下能发挥独特优势?
- 乌鲁木齐720 全景漫游制作,无人机用于拍摄有哪些优势与局限?
- 乌鲁木齐全景视频拍摄,狭小空间如何获取全面视角?
- 乌鲁木齐在 VR 全景拍摄展厅过程中,怎样避免画面变形?
- 乌鲁木齐VR 全景交互设计中,如何利用声音反馈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?
- 乌鲁木齐720 全景作品里,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交互引导,提升用户参与度···